首頁 行銷智庫 SEO營銷 正文
避免在外媒軟文投放中常見的錯誤
小编
2025-08-20 14:53 1,902

避免在外媒軟文投放中常見的錯誤

避免在外媒軟文投放中常見的錯誤

在全球化浪潮下,企業出海已不再是單一選擇。然而許多品牌在進行外媒軟文投放時卻頻頻踩坑:預算燒光了聲量卻微乎其微;好不容易搭上外媒資源卻發現傳播效果與預期相去甚遠;甚至有品牌因語言翻譯失誤或文化差異導致負面效應……你是否也曾因軟文投放失誤而懊惱?

其實問題不在「要不要做」而是「怎麼做」更好?今天我們就來拆解外媒軟文投放中最常見的六個錯誤點及對策分析。

一、媒體選擇錯誤:你真的挑到對的媒體了嗎?

不少企業在投放時僅憑直覺選擇外媒平台或記者來源——例如直接轉發自家官網內容至Facebook Page 或向未專注於商業報導的記者投稿——這種做法極易讓報導流於表面甚至被忽略。

正確做法: 針對目標市場深入研究媒體類型與記者背景!例如北美市場可優先考慮《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旗下英文頻道;歐洲則可鎖定當地財經媒體如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法國20分鐘財經台(20Minutes)等專業渠道;並透過工具追蹤記者採訪習慣與興趣領域以提升接觸成功率。

二、標題與摘要過於籠統:你的故事講得夠打動人心嗎?

外媒記者每天收到大量稿件投稿,在沒有新意或無法一眼看出價值的情況下根本不會看下去!尤其很多投稿者只寫「我們公司做了什麼」而非「我們公司做了什麼讓世界變得更好」——這就是錯誤之一!

建議: 標題需具衝擊力且帶有數據佐證(如“某中國科技公司推出AI翻譯工具 提升跨境溝通效率達95%”),摘要則需簡潔說明核心價值與讀者獲益點(如“幫助外企員工快速掌握目標語言 實現無障礙跨國協作”)。

三、內容缺乏本地化思考:你真的理解當地讀者嗎?

許多企業以為只要翻譯成英文發出去就好——這種想法非常危險!語言只是表層工具 背後隱含的是文化差異與閱讀習慣!例如日本讀者偏好長篇精緻報導 而美國則傾向數據驅動型簡報風格

實用技巧: 透過本地化編輯重新架構內容結構 使用當地案例與數據 引用專家觀點並符合目標市場寫作規範 才能真正觸動讀者情緒

四、忽略數據引用與可信度建立:你的故事可信嗎?

外媒報導尤其注重「信源可靠性」若文中出現模糊不清或未經查證的數字 將嚴重影響整篇文章可信度!更何況現在各大媒體都善用資料庫核查工具 只要有一點蛛絲馬跡就會被揪出來

執行要點: 所有數據務必經過第三方查證 並明確標註來源 如“根據Statista統計 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估將於2025年達到XXX億美元” 而非直接說“我們調查發現”

五、語言品質不佳暴露專業形象缺口

不少企業自認英文寫作沒問題就直接投遞——結果可能因為介詞使用錯誤 或句式冗長造成閱讀障礙 讓記者覺得你連基本功都不夠紮實 更何況現在還有很多AI翻譯工具可以做得比人工更地道流暢!

推薦做法: 建議委託專業編譯團隊潤色 內容不僅語句通順更要符合該國寫作習慣 比如德語注重邏輯結構 法語講究情感節奏 英語則重視段落間銜接

六、缺乏追蹤機制導致效果難衡量

很多人把軟文投完就當作結束 其實這樣做根本無法評估ROI效益 也不知道哪篇文章真正產生影響力——這就難以進行優化調整!

進階應用: 使用Umbrella Media Insight等工具追蹤稿件刊登後 的社交討論熱度 開設Google Analytics追蹤流量導入情況 甚至透過GA4設定事件追蹤用戶點擊連結行為 讓每一分錢都花得其所

結語:精準策略才是王道

外媒軟文不是簡單地把中文內容轉成英文發出去 就像出海不是隨便買船就能成功一樣 需要有系統地規劃 嚴謹地執行 才能真正發揮PR效益!

如果你正困於如何找到合適外媒渠道 提高稿件採用率 創作出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故事 我們建議不妨尋求專業PR夥伴協助 聲量打造是一場長跑賽 而不是衝刺短跑項目 價值才是最終目標

關於41財經 成立於2013年的41財經 是深耕PR賽道十餘年的國際傳播專家 構建起涵蓋全球199+國家及地區超過2萬家專業媒體資源的國際傳播網絡 為眾多頭部出海企業提供從策略規劃 到創意思考 再到落地執行的一站式服務

我們擅長解讀海外市場環境 把握各區域獨特傳播規律 助力中國品牌突破文化隔閡 成為值得信賴的長期夥伴 如果你也想讓產品走出台灣 更好地被世界看見 隨時歡迎來聊聊吧 😊

關鍵字: 海外媒體發稿
分享到: icon-sina shareWeixin copyAddr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
評論列表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