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营销智库 PR营销 正文
海外新闻营销的市场机会与挑战
小编
9小时前 2,080

海外新闻营销的市场机会与挑战

海外新闻营销的市场机会与挑战

近年来,“出海”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日益深入,“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声音”却远不如“脚步”响亮——这正是当下许多企业面临的困境:如何让自己的品牌故事被海外主流媒体听进去、看明白?

据权威机构预测,在2025年之前全球新闻营销市场规模将达到3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57亿元),仅亚太地区就将贡献近四成增长量。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传播环境、多元的文化背景以及各具特色的媒体生态,“酒香也怕巷子深”,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

一、“走出去”的声音为何总是缺席?

以某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为例,在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未能登上当地主流财经媒体版面。“德国之声”、“BBC财经”等外媒对其报道几乎都是零星出现于科技类板块边缘位置——这正是许多中国品牌面临的尴尬处境:产品卖得出,“故事”传不出去!

数据显示,在欧美主流媒体中关于中国企业的报道里: 负面信息占比高达63% 仅有不到15%为正面新闻 余下22%则属于中性客观报道

这种结构性失衡的背后是话语权争夺战——没有话语权就没有定价权!

二、海外市场拓展中的三大隐形壁垒1. 文化认知鸿沟

法国某美妆品牌曾因在当地投放“樱花女神”形象广告引发争议——当地消费者认为这是对中国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消费。“东方叙事西来说”的思维定式不仅难以引起共鸣甚至会引发反感。

2. 媒体关系重构

美国《华尔街日报》驻华首席记者曾直言:“我们不会给任何自称‘公关公司’的企业提供专访名额。”传统PR套路在此类西方主流媒体面前往往适得其反。

3. 舆情危机处理能力缺失

去年某中国科技企业因服务器安全问题被欧美媒体集体围攻后陷入被动——由于缺乏对当地监管政策理解及应对机制建设滞后导致事态扩大化。

三、破局之道:构建全球化传播矩阵(一)精准定位+深度本地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激增带动了大量工程承包项目输出。“走出去”第一步不是“自卖自夸”,而是要找到与项目所在国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价值支点。

(二)跨文化叙事创新

中国企业要学会把“豆腐渣工程”的报道变成“民心工程”的故事讲述——通过真实案例展示项目带来的就业增长、技术转移与民生改善才是打动国际受众的关键密码。

(三)建立多维传播渠道体系

除了传统财经媒体矩阵外:

欧美地区重点投放LinkedIn Premium会员资源 新兴市场深耕Facebook Business Page+WhatsApp社群矩阵 中东欧区域优先对接TikTok Creator Fund进行短视频传播 TMT行业则需布局Twitter/X Spaces+Apple News+

四、专业机构助力:让中国声音被世界听见

41财经作为深耕PR赛道十余年的专业机构,在帮助企业构建全球化传播体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 全球资源网络:覆盖全球199+国家和地区超2万+专业媒体资源库 > 深度本土团队:纽约/伦敦/新加坡/雅加达五大核心运营中心实现7×24小时响应 > 全周期服务:从危机预警到战略定位再到持续声量维护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 创新传播技术:AI舆情监测系统+VR沉浸式报道工具有效突破文化隔阂

某世界500强制造业集团首席传播官曾表示:“选择41财经不仅是因为他们庞大的媒体资源库,在于其对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传播规律把握之精准令人惊叹。”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沉默的螺旋”终将被打破,“中国方案”的价值正等待被世界听见——而这一切离不开专业团队的战略引领与系统执行。

如果您希望让品牌故事在全球舞台绽放光彩,请立即联系我们:

📧 邮箱:pr@41caijing.com 🌐 官网:www.41caijing.com 📍 办公室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环球金融中心58层

注:本文为演示用途,请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调整合作条款与联系方式

关键词: 海外发稿
分享到: icon-sina shareWeixin copyAddr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
评论列表
加载更多